臺東大武苗圃越冬蝴蝶谷蝶類生態研究(3/3)

:::
計畫名稱臺東大武苗圃越冬蝴蝶谷蝶類生態研究(3/3)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6年
受委託機關明新科技大學
計畫主持人趙仁方 教授
計畫執行時間96.05.14-97.05.13
一、委託單位: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
二、受委託單位:明新科技大學
三、計畫主持人:趙仁方 教授
四、計畫目標:
    位於大武地區佔地約 2.7 公頃的斑蝶越冬棲息地,於每年冬天會有許多紫斑蝶屬 (Euploea spp.) 與青斑蝶屬 (Tirumala spp.) 群集越冬,是目前台灣已知最大的斑蝶越冬棲息地。本研究自 2004 年至 2008年間的冬季,調查與分析越冬斑蝶的生態與行為。
    要有效的保育這群斑蝶,首先須了解這群斑蝶的生態現象,才能擬定符合需求的保護策略。本計劃以林務局台東林區管理處大武苗圃地區為研究地,進行為期三年的生態調查與研究。本報告為三年研究的總成果報告,期望透過本研究的成果,了解越冬斑蝶的生態習性,並由此提出生態保育的初步構想。
五、研究成果:
    越冬斑蝶的群聚組成,會隨著時間的不同而改變,其中2004-2005年和 2005-2006 年冬季以斯氏紫斑蝶 (E. sylvester swinhoei) 最優勢,2006-2007年冬季以小紋青斑蝶 (T. septentrionis) 最優勢,2007-2008 年冬季以小紫斑蝶 (E. tulliolus koxinga) 最優勢。在性別比方面,越冬棲息地內不論哪一個蝶種都是以雌性個體居多。在越冬斑蝶群聚數量部分,每年的群聚數量不同,2004-2005 年冬季群聚數量最多時達 322,206隻,2005-2006 年冬季群聚數量最多時達 414,717隻,2006-2007 年冬季群聚數量最多時達 99,948隻。不同蝶種進入越冬棲息地的蝶種順序分別為小紫斑蝶、斯氏紫斑蝶、圓翅紫斑蝶、端紫斑蝶 (E. mulciber barsine) 和小紋青斑蝶。此外,從越冬斑蝶翅膀受損程度來看,四種紫斑蝶中斯氏紫斑蝶和圓翅紫斑蝶可能是涉及較遠距離移動的蝶種。在覓食行為方面,青斑蝶屬覓食活動時間較紫斑蝶屬長。但若有遷移行為發生,則多數個體會在上午十點半前完成覓食行為。吸水行為主要發生在上午 9:00 至 10:00 間,雌雄個體均需要吸水。在越冬斑蝶死亡的研究方面,斑蝶死亡數量與溫度有明顯相關,溫度越低死亡數量越多。而斑蝶死亡個體的空間分佈則會依越冬時期的不同,呈水平的豐度分布。此外,紫斑蝶在森林中每日會作上下的移動,夜間則棲息在森林中層 (約 6 公尺左右),主要是夜間該森林層的溫度較高之故。在春季遷移的研究方面,當斑蝶離開越冬棲地時,會循著東部或西部海岸一路北移,最遠可到達台北地區。
六、建議:   
斑蝶越冬現象在台灣是相當特殊的生態現象。從目前所得的研究成果,我們對越冬蝴蝶谷的生態與行為的了解仍舊不足。尤其近年來氣候變化大,造成越冬斑蝶族群數量大起大落,組成也做了相當大的改變,讓越冬斑蝶生態更形複雜。況且近年來全球暖化趨勢,是否會造成越冬斑蝶生態的影響,亦是未來重要的課題。因此要解讀台灣越冬斑蝶生態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心力。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全文下載(PDF) pdf pdf 檔案大小:4010KB 下載次數:426
全文下載(WORD) doc doc 檔案大小:11854KB 下載次數:440
回列表
瀏覽人次:2838 最後更新日期:2016-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