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計畫

:::
展望廿一世紀之臺灣森林資源發展,應可在有限的人力與經費支援下,採行生態系經營策略,以復育美麗海島自然原鄉;營造永續經營之人工林,建構水土保育之環境林;發展自然野趣生態旅遊及創建生機勃發之新村落。
森林經營旨在維護森林的健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育及促進林地的長期生產力,藉永續作業之經營,維持生態系之穩定,厚植森林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本土生物保護並與當地社區保持良好的互動,發揮國土保安功能同時兼顧木材生產以滿足民眾需求,並藉由公眾參與,發展生態旅遊,以增進國民身心健康,本計畫目標如下: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育

加強森林生物監測、調查,保育珍貴瀕絕之動、植物,同時對其棲息地加以保護,以增加生態體系的層級結構及生物多樣性,進而達到生物多樣性之保育。劃設自然保護區予以有效的經營管理,俾使區內具有代表性之環境或動、植物受到妥適的保護,以維護物種基因庫並提供教育、學術研究等價值。
本林區位於中央山脈東南翼,地理環境特殊,已劃定有最大面積之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及關山、雙鬼湖、利嘉、海岸山脈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而連結中央山脈從南到北63萬餘公頃之中央山脈保育軸以及臺灣特有植物台灣油杉、臺灣穗花杉、臺東蘇鐵、臺灣海棗等稀有植物保護(留)區,本林區規劃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133,074.03公頃,佔轄區總面積之58.68﹪,本期經營計畫以維護生物多樣性,保存生物物種為主要經營目標。

 發揮森林公益功能

森林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流量、扞止土砂、防止土石沖蝕崩落、維護優美風景,以提供國民旅遊及休閒活動等功能。為使森林能發揮最高公益功能,保安林地應依據森林法、保安林經營準則及保安林施業方法妥善經營以保持森林覆蓋,並配合社會環境需要適時檢討,於重要鐵、公路兩旁、集水區、沿海衝風地帶、都市附近森林區擴大編訂為保安林,如原編入目的消失,無繼續存置必要者,則辦理解除。
本林區轄區地形狹長,山高水急,地勢陡峭,土質鬆軟,依林地分區條件,劃為國土保安區面積47,761.76公頃,佔本林區轄區總面積之21.06﹪,另編訂區外保安林面積3035.019371公頃,為維護國土安全及水資源之永續利用,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屬重要經營目標之課題。

 發展生態旅遊

本林區海拔落差懸殊,氣候跨越亞熱帶、暖帶、溫帶、寒帶,區內的動植物相、山岳河川、地質景觀創造出豐富的森林資源,依「臺灣森林經營管理方案」第十二條闡述:為因應國民休閒及育樂之需要,林業主管機關應積極規劃開發森林遊樂區,充實必要之遊樂設施。為此本區在具備豐富遊樂資源條件下,配合森林多目標利用,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提供遊客知性之旅,將生態知識傳達給遊客,同時帶給當地社區經濟利益。
森林生態旅遊為國人極為嚮往的戶外休閒活動,本林區轄區目前設置有知本、向陽兩處國家森林遊樂區並整修國家步道系統,提供不同高、低海拔之森林遊樂環境,除注重森林旅遊資源開發,加強現有森林遊樂區軟硬体設備,更提供國民多元、完善、舒適、安全的森林育樂環境。

 改善水資源及維護水生生態系

由於造林後至成林完全覆蓋地面,往往費時長達十餘年之久,且集水區內許多災害地無法以造林方法及時復舊,最直接有效方法為施以不同之工法,如興建防砂壩以攔阻砂石下移,處理崩塌以穩定基腳,治理野溪以匡束水流,控制蝕溝調整河床坡度等,以減少集水區之泥砂淤積及穩定上游崩蝕,提升國有林保土理水能力。
以往治理工程,主要著重於安全性及考量發揮構造物之最有效功能,以達成預期效益,但晚近環境保育意識抬頭,體認到人和自然生態系是密不可分且相互依存,工程措施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應兼顧自然環境的保護,因此目前在治理工程設計上除著重效益外,更以休閒遊憩與生態保育觀念之「自然生態工法」為主,其施工項目包括:土壩、加勁格網坡、砌石護岸、魚道設施、開口壩、預鑄方格子框植草護坡等施工方法,以期達成改善水資源及維護水生生態系等目標。

 充分發揮林地生產力,厚植平原綠色資源

人工造林之目的主要在厚植森林資源維護國土安全及發揮林地長期生產力,舉凡立木度稀疏不均之處,若非因其林地立地條件不佳且非特定物種棲息環境,即應考慮運用複層林營造或林型配置等造林技術加以復育,以增加森林覆蓋率,對極具生產潛力之林地更應積極採取適地適木及集約經營方式以增進單位面積蓄積量。在造林作業上,初期撫育與中後期撫育並重,以生產良質材,並依林地分區規劃之林木經營區,以培育優質林木、提高木材品質、增加國內木材之自給潛力、發揮森林對二氧化碳吸存功能,促進碳吸存比率並確保林木之永續經營。
本林區區劃為林木經營區面積39,738.81公頃,佔本林區轄區總面積之17.52 ﹪。過去造林地樹種單純,生物多樣性低,對地力、生態之演替趨緩。天然林地之空隙地,林木生產量低,為發揮森林經濟效益及維護生物多樣性並營造優質森林生態環境,同時,加強中後期撫育,促使早日成林,以提高木材收穫量。造林整地時,過去認為無經濟價值之小徑木、枯立木應酌予保留,除維護生物多樣性外,並可營造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及提高碳吸存量。
結合山坡地造林、平地造林、海岸造林以及城鄉綠美化,營造自然、美麗的綠色鄉野,增加平原森林覆蓋率,提供國人戶外休閒遊憩場所。

 加強森林健康之維護

為避免森林資源遭受破壞,依地形、位置、林相、交通狀況等劃分巡護區,重要地區設置巡邏箱,指派專人巡視,運用有效防範措施及特殊科技GPS等設備,配合警方,嚴防及取締濫墾、盜伐及森林火災事件發生,以維護森林健康及安全,建立優質森林生態環境,確保珍貴森林資源。

 加強社區林業之發展

結合社區需求,輔導公、民營林業(含原有租地造林承租人)走向精緻林業,以期符合生態原則之林業經營,妥善利用村落特有資源,發展多元化經營體系,促進產業及休閒遊憩事業之發展,增加經濟收益改善村落居住環境,提昇生活品質。藉由對林地之造林、撫育工作的加強輔導,防止林地不當利用,並在兼顧國土保安、自然生態保育前提下,發揮最大之經濟效益,以促進人民生活福祉。

 維護林道系統暢通

本林區闢設林道6條,總長度154公里。每遇颱風豪雨仍亟易發生坍方及路基流失,維護困難,因地制宜分年舖設A、C刨除料、碎石級配路面混泥土路面以減少路基流失,生態工法建造護坡、駁坎以加強邊坡穩定,保持林道常年暢通,提供森林生態多目標經營之各項作業。

加強林地管理

本林區租地造林781筆,總面積2,809.963215公頃,其中造林成活率未達到70﹪以上及違規種植檳榔果樹或其他作物者,配合政府政策加強輔導,以早日完成造林、自然保育、國土保安之目標。
國有林班地地籍測量及土地登記計畫,對土地境界及管理權責之釐清有相當的助益;本期經營計畫配合政府之「國土保安計畫-解決土石流災害具體執行計畫」、「生態復育及造林-國公有地租地造林回收」等政策,落實林地管理,避免林地與森林資源之破壞,並強化森林公益功能。

加強社區互動及服務工作

森林經營應加強考量社區互動及服務工作,以符合社會大眾之需求外,並維持森林生態系的永續發展。
森林生態系除依理論基礎進行經營管理外,亦應強調社區公眾參與之重要性,管理機關應建立良好溝通管道,並尊重社區住民對森林生態環境傳統的運用與維護機制,列入經營管理的考量,必能成為林業經營良好的助力,達成政府與民間共同進行森林保育工作的目標及運用各類媒體多面向宣導林業施政理念,以保育國家森林資源。

充實資訊軟硬體設備,提昇網際資源運用

資訊科技一日千里,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日,無論在建置便於推動各項業務的網路與作業平台管道,或應用於森林經營、地理資訊系統與各項生態資源調查的系統整合,資訊電子化管理在現今或未來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除軟、硬體設備隨時汰舊換新外,更應建置林區林業網路地理資訊系統,可有效率的、精確的、科學化的運用及分析,提供規劃森林經營管理資訊。
針對本林區及各工作站進行網際網路新設及無線網路設置工程;並建置本林區專屬之雙語及無障礙網站平台,提供民眾下載及瀏覽相關森林生態資料,提供林業最新訊息;同時藉由網站持續更新維護,展現推動本林區各項業務之願景。
瀏覽人次:7149 最後更新日期: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