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生物資源調查研究—知本溪

:::
計畫名稱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生物資源調查研究—知本溪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2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
計畫主持人王震哲
計畫執行時間92.05-93.04

計畫目標

全程目標:調查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生物資源調查,建立基本資料庫及族群之分布,做為將來保育各類動植物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的依據。
本年度目標:調查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知本溪流域的生物資源,建立基本資料庫及族群之分布。

研究成果

  1. 知本溪流域海拔落差達2,500公尺,跨越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與涼溫帶,且具有許許多多不同乾溼類型的微棲地,因而孕育了豐富的生物資源。本年度調查結果共發現維管束植物142科452屬804種,約佔台灣維管束植物種類的五分之一,包含50種稀有植物。動物資源包括魚類4科7種、兩棲類3科10種、爬蟲類3科9種、鳥類21科68種、哺乳類11科17種、蝶類5科83種及蜘蛛20科120種;其中屬於野生動物保育法明訂的一級保育類動物有鳥類6種;二級保育類動物有魚 類2種、兩棲類1種、爬蟲類3種、鳥類11種、哺乳類8種及蝶類1種;三級保育類有鳥類16種。
  2. 特稀有兩棲類-橙腹樹蛙再次於知本溪流域發現,目前保留區中確定的分布地點有:大竹溪及金崙溪交界砲台鞍部至吉達卡斯一帶、金崙溪流域之北交莫爾山一帶及知本溪流域呵呵呂安山一帶,目前記錄之海拔高度範圍在800至1,100公尺範圍,相對於另兩種森林型樹蛙-莫氏樹蛙及艾氏樹蛙,其族群數與推估之個體數都明顯稀少。
  3. 綜合本年度調查結果,知本溪上游及霧頭山一帶中海拔蝶類物種多樣性頗高,是許多一年一世代稀有溫帶性蝶種的重要棲息地;而霧頭山至兜山一線位於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及雙鬼湖自然保護區之交界地帶,除豐富蝶類相外,中海拔特有種及特有亞種鳥類數量繁多,加上大型哺乳類動物活動頻繁,可見知本溪中上游區域除了是大武山自然保留區中重要的中海拔生育地外,並與鄰近之保護區形成連貫之生態廊道。
  4. 蜘蛛相的調查結果顯示約有十分之一(13種)為台灣地區特有種,而新記錄種和未定名種合計則超過全部調查種類的三分之一(33種)。由於調查範圍廣闊及天候、時間的限制,相信仍有許多未知物種尚待調查,若能進行長期的監測調查,相信更有助於了解本地區的蜘蛛相。本區蜘蛛主要分布於微棲地多樣的原生林中,不論種數或科數均極為豐富,若欲設置穿越線(或定點)長期監測蜘蛛相,須考慮海拔和植生情況,建議地點如下:(1)呵呵呂安山一帶(海拔 900-1,000公尺);(2)松山鞍部沿知本溪支流至1,150公尺台地(海拔1,200-1,700公尺);(3)茶埔岩山一帶(海拔2,000-2,300公尺)。
  5. 本流域雖仍生育有少數的熱帶性山地霧林,但其所孕育的著生蕨類植物種類與數量已明顯減少,而屬於侷限分布於台灣東南部的物種至本流域亦顯著減少,更無法成為森林社會中之優勢物種,足見在台灣以恆春半島為分布中心的熱帶性物種至此已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亞熱帶與溫帶性物種。
  6. 本年度調查發現不少狩獵、漁獵活動,值得相關單位注意,茲整理要點如下:
    1. 太麻里山北側往知本溪旁鐵皮貨櫃屋之產業道路可直達溪邊,兩次溪床路線之調查皆發現獵人進行漁獵活動。
    2. 呵啊呂安山登山口一帶保留區範圍內發現兩處獵人砍除森林架設大型鳥網的殘跡,鳥網發現時已殘壞,惟現場仍隨時可架設鳥網進行狩獵。
    3. 蓬萊山及兜山一帶發現大量的獵捕陷阱,以及攜帶獵槍之獵人進行狩獵活動,支流旁更發現大型的獵寮。
    4. 知本林道發現獵槍用之彈殼,亦發現攜帶獵槍之獵人進行狩獵活動。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本調查研究的目的在於建立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生物資源資料庫,同時亦希望能比對這十年來,該地區自然資源是否有變化,以為日後該地區之生態保育及天然資源經營與管理之基礎。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全文下載 pdf pdf 檔案大小:1703KB 下載次數:1154
回列表
瀏覽人次:2240 最後更新日期:2016-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