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幅

褐根病防治工作

:::

一、概述

樹木褐根病(Brown Root Rot Disease)是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林木、多年生果樹及特用作物重要根部病害,會引起根部腐敗而導致全株凋萎死亡,為臺灣木本植物主要根部病害之ㄧ。在臺灣主要分佈在海拔八百公尺以下之山坡地及平原,寄主範圍廣泛,包括多種果樹、觀賞花木、公園行道樹和海岸防風林、多年生雜草等,寄主記錄超過100種。

二、病徵概述

(一)外觀病徵

1.慢性立枯:植株生長衰弱,葉片稀疏及掉落,約1-2年後死亡。
2.急性立枯:病株急速凋萎,樹木死亡後乾枯的葉片與果實可存留在枯樹上數月。

(二)根部病徵

患部組織變色,與健康組織間界限不明顯,而後木材褐化,數月後白腐,長有不規則褐色網紋線。病根表皮易剝離,覆蓋褐色菌絲塊,並黏沾土礫石塊。

三、防治方法

(一)已發病地區

在已發病的區域如沒有足夠的經費,至少需做阻隔病害擴散的處理,如該區域要重新種植木本植物則需徹底清除土壤中病原菌。
1. 阻隔病害擴散 (掘溝阻斷法):
將病主根完全挖除燒燬,在健康樹與病樹間掘深溝 (超過1公尺),並以強力塑膠布阻隔後回填土壤,以阻止病根與健康根的接觸傳染。
2. 清除土壤中的病原菌:
(1) 燻蒸法:將受害植株的根部土壤鬆開,撿起所有根部並燒燬。清除病根後的土壤需進行燻蒸處理。燻蒸處理的藥劑有邁隆 (衛本) 或尿素配合石灰。
(2) 水淹沒法:如發病地區的環境允許進行淹水處理,則不必使用上述燻蒸法處理,以減少使用化學藥劑。本方法也需先撿起土壤中的病殘根,再進行1個月的浸水,以殺死土壤中的存留病原菌。

(二)藥劑治療與保護

感病初期的樹木及病死樹周邊的健康樹木,需施用化學藥劑治療與保護,可使用三泰芬、三得芬、新星、銅快得寧、撲克拉或尿素石灰等藥劑,以藥劑混土覆蓋法或藥劑稀釋灌注法處理。

(三)其他管理建議

1. 以割草機除草時,勿傷及樹幹,避免病原菌由傷口造成感染。
2. 發病地區如無經費進土壤處理,且該地區無須再重植木本植物,可考慮種植草本類植物。褐根病威脅我國農、林產業及綠美化資源,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另本病導致木材白色腐朽,使樹體容易倒伏,形成公安隱憂,近年來發現植物罹病記錄漸趨增加,恐有蔓延擴散之虞,目前已成立跨部會樹木褐根病防治推動小組推動全國防治、宣導及監測工作。

病蟲害防治流程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樹木褐根病防治推動計畫 odt odt 檔案大小:46KB 下載次數:671 odt odt 檔案大小:46KB 下載次數:365
瀏覽人次:6678 最後更新日期:2016-08-02